承德着力加强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

2019-10-14 17:02:27   编辑:bianji1   访问:

【内容导读】 “我想加入党组织,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。”近日,平泉市黄土梁子镇梁后村村民邹德富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邹德富曾是村里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汉,在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,靠种植食用菌住上了新房,挺直了腰杆,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。

“我想加入党组织,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。”近日,平泉市黄土梁子镇梁后村村民邹德富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。邹德富曾是村里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汉,在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带领下,靠种植食用菌住上了新房,挺直了腰杆,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。

近年来,承德市通过开展“脱贫攻坚党旗红”“乡村振兴党旗红”活动,着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,提升党员战斗力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,使越来越多像邹德富一样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子,聚集在鲜红的党旗下。

一、推广“党支部+”模式,聚合脱贫攻坚力量

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是全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,全村近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村集体不仅零收入,还欠债7万多元。10个村民组有3个在大山沟里,村民行路难、用电难。

“农村要想富,先得建支部。”驻村工作组把抓党建、促脱贫放在首要位置,走村入户,与党员群众谋发展、聚共识,村支部委员唐凤岐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。八顷村又针对党员职业和产业分布状况成立了党总支,下设3个党支部。由29名驻村党员选举产生第一党支部,由17名流动党员选举产生第二党支部,由15名集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党员选举产生第三党支部。多名有经济头脑和市场眼光、懂经营、会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优秀年轻党员进入党总支和党支部班子。通过产业链上所有党员的带头示范和结对帮扶,村民创业的热情被点燃,党组织成为百姓脱贫的坚强支撑。

如今,八顷村由一个欠着外债的穷村变成了村集体年收入50余万元的产业强村。

要拔掉多年来困扰发展的穷根,必须牢牢抓住党建这一制胜法宝,有效实现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、互促共赢。目前,承德已对全市27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择优派强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,实行一村一策,逐村列出清单、制定整改措施。脱贫攻坚到哪里,党组织就建到哪里,为基层党组织承担脱贫攻坚重任补齐了短板。

同时,在全市推广“党支部+”模式,依托产业建立党组织1145个,初步形成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、经济组织为依托、产业党组织为骨干的“一核多元、融合互动”脱贫攻坚组织体系,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、资源优势、技术优势有效整合、聚集放大。

二、推行“1+X”党员联户制度,发挥党员带动作用

一排排蓝色太阳能板整齐矗立,一个个黑色蘑菇棚排列有序。近日,邹德富每天采摘蘑菇忙得不亦乐乎。“种蘑菇,让我一年脱贫,两年买上了小汽车。”他喜滋滋地说。2015年,梁后村光伏食用菌扶贫园区一期建成100个蘑菇棚,但是没人承包。“本来就穷,赔了咋整?”邹德富说,大伙都在观望。

“攻坚克难,党员在前。有能力的党员先承包,每人再帮扶两个贫困户,赔了算党员的,贫困户挣工资,赚了一起分红。”党员杨海玉是村里的致富先锋,率先喊出口号。在他组织下,12名党员带动24户贫困户先行入驻园区。

“园区二期工程又带动87户贫困户入驻,还有700余人在园区实现就业。”杨海玉说,目前,园区已走上了“支部引领、产业发展、企业获利、党员示范、贫困户脱贫”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。

在农村党员中推行“1+X”联户制度,引导党员种养大户和创业致富带头人联系帮扶10户左右贫困户,中等收入党员联系帮扶1至3户贫困户,组织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9万个。全市统一设计党员示范牌,实行农村党员亮身份、亮职责、亮承诺、亮标准、亮任务,接受村党组织和群众监督。

目前,建档立卡贫困村4.3万名农村党员中,有带头致富党员0.93万人,中等收入党员2.94万人。党员带头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,共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1355个、行业协会24个、家庭农场121个、农业发展公司113个,全市有6854名党员被评为星级党员。

三、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结合,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

已是深秋,隆化县七家镇南营子村村民庞瑞仍在自家20多个蔬菜棚里忙碌着。“豆角、西红柿都卖完了,赚了10万多元吧。”说起今年的收成,庞瑞有些谦虚。

2016年春天以前,因为家里穷,庞瑞的两个儿子迟迟娶不上媳妇。一家人想干点啥还没钱,就靠政府救济。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,决不能靠着墙根晒太阳,等着别人送小康。”七家镇党委书记对口帮扶庞瑞,隔三岔五就上门做工作、讲政策。

恰好这一年,隆化县出台了“政银企户保”金融扶贫政策,每个贫困户可申请5万元贷款,用于发展脱贫产业,不用抵押,不用担保,政府还贴息。庞瑞选择了发展大棚蔬菜,他先在自家6亩地里建起了6个大棚,秋后一算账,净赚3万多元。实实在在的收获,点燃了庞瑞的创业热情。2017年,他将大棚增加到22个,纯收入突破8万元,还帮助10余名贫困村民实现就业。

贫困农户大多文化水平较低,传统农耕观念根深蒂固,不同程度存在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,这是扶贫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。群众是脱贫攻坚主体,脱贫致富最终要靠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来实现。,必须坚持扶贫同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。

承德通过教育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,让他们的心热起来、手动起来,想方设法引导群众参与到产业、就业中来,使脱贫成为一种自觉行动,实现了从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、从“等着给钱物”到“主动寻富路”的重大转变。同时,该市聚焦重点区域、重点人群、重点产业,着力从精准识贫、特色产业、基础设施、金融创新、光伏扶贫、医疗救助、产权改革和领富带富等方面着手,八措并举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。